在此前的“纽约佳士得2015春季亚洲艺术周”上,
“锦瑟华年——安思远私人珍藏”六大专场总成交额高达1.3亿美元(约合人民币8.16亿元)。
最引人注目的是其中几十件黄花梨、紫檀家具精品,
以超过最高估价的几倍乃至十几倍的价格成交,再度推高了古典红木家具的市场热度。
黄花梨
又名:花梨木、降香黄檀,为蝶形花科黄檀属乔木。
黄花梨古无此名,而只有“花梨”,或写作“花榈”。
后来冠以“黄”字,主要以区别现在还大量用来制作家具的所谓的“新花梨”。
由黄花梨制作的明代家具之所以为历代文人墨客所推崇,
主要在于其文质彬彬的别样质地,而这种特质的形成,
又与文人的鉴赏把玩关系很大,因此有“雅玩”之说。
王世襄(中国古家具研究泰斗)
王世襄先生在他的《明式家具研究》中写到,罗汉床床身各有不同造法,
其变化不仅与榻相同,还与炕桌近似,故不重复。这里主要谈床围子的变化。
床上后背及左右两侧安装“围子”,北京匠师称为罗汉床。
床上三面各有围子的为“三屏风式”,由五块组成为“五屏风式”,
更多的还有“七屏风式”。围子的做法有独板围子,攒边装板。
独板围子罗汉床时间要早于攒边装板的做法,为明代式样。
在所见的黄花梨独板围子罗汉床中,当以为第一。
王世襄先生还在他的书中提到,画桌的形制是将罗锅枨改为裹腿做,
用料加大,位置提高,直贴桌面之下,省去了矮老。削繁就简,
扩大了使用者膝部的活动空间,干净利落,效果很好。
腿内用霸王枨,正是因为罗锅枨提高后,腿足与其他构建的联结,
过于集中在上端,恐会出现不够牢稳,是以采用此枨来辅助支撑。
桌面木质细腻,精光内含,断纹斑驳,静穆古朴。
吴门艺术中心——象菩博古馆馆藏——黄花梨罗锅枨大画桌
吴门文化艺术中心坐落于苏州斜塘老街,风清气爽,白墙黛瓦,
竹子桂树围绕的各种景观处处透出宋代美学气息。
二楼象菩博古馆的室内陈设,以文人书房形式布置。
一桌一椅均显示主人的品味。
此两件为吴门艺术中心——象菩博古馆藏黄花梨家具:黄花梨罗锅枨大画桌 、黄花梨独板三围罗汉床 。
△ 吴门——象菩博古馆藏黄花梨罗锅枨大画桌 200cm×100cm×81.8cm
黄花梨质地坚硬,纹理清晰美观,视感极好,有麦穗纹、蟹爪纹,
纹理或隐或现。黄花梨木中常见木疖,亦平整不裂,美丽可人,俗称鬼脸。
具有鬼脸的黄花梨价值颇高。吴门——象菩的黄花梨表而细腻,
光滑如婴儿皮肤,温润如玉。桌面木疖生动多变。
画桌采用龙凤榫加穿带,将不够宽的薄板加宽时,就用到了“龙凤榫加穿带”。
将薄板的一段刨出断面为半个银锭形的长榫,再将其相邻的薄板开出下大上小的槽口,
用推插的方法将两板拼合,可不使其从横的方向拉开。拼合粘牢之后,
在其上开一个上小下大的槽口(带口),里面穿嵌的是一个一面是梯形长榫的木条(穿带),
穿带的梯形长榫一面稍宽一面稍窄,为了使其穿紧,
长榫都是从宽的一边推向窄的一边。穿带两边出头,留做榫子。
画桌采用霸王枨上端托着桌面的穿带,并用梢钉固定,
其下端则与足腿靠上的部分结合在一起。做法是将它安在腿足的内侧,
另端与家具面子底部连接,象一臂擎物似的可把桌面承受的重量产生分力,
更均衡地传递到腿足上来。寓有举臂擎天之意,用来形容远远探出、
孔武有力的枨子倒是颇为形象。
吴门艺术中心——象菩博古馆馆藏——黄花梨独板三围罗汉床

△ 吴门——象菩博古馆藏黄花梨独板三围罗汉床 206cm×105.5cm×76.6cm
吴门——象菩博古馆所藏罗汉床是一件朴质简练的罗汉床,采用束腰鼓腿彭牙式,
大挖马蹄,兜转有力。三块独板,上角有柔和的委角。素冰盘沿,牙腿沿边起灯草线
。最为难得的是各部位都选用了纹理生动醒目的黄花梨。迎面的一块围子,
有风起云涌之势,使任何精美的人工雕饰,都不免相对失色。
明式家具造型大方简练,榫卯精密,坚实牢固,重视美材的自然纹理和色泽,
不以繁缛的花饰取胜,精于取舍,其多一分太多,少一分则太少的绝妙境界,
令人赞叹。堂前一幅字画,一张香案,两张大交椅,两厢亦是官帽椅六张排开,
间有茶几,上有茶盏,庭前天井,滴水瓦当,飞檐挑斗。世好研华,吾耽拙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