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好,吴门美学艺术研究院官网!

wmwh01@126.com

吴门美学艺术研究院







耕砚研墨香 文心耀华章 | 象菩博古馆宋砚展
来源: | 作者:pmo766ae3 | 发布时间: 2572天前 | 1452 次浏览 | 分享到:
春分时节,春风十里,斜塘河畔,桃红柳绿。3月24日至3月30日,吴门文化艺术中心迎来了象菩博古馆宋代砚台特展。
系统展现宋砚的文化艺术与历史,尤其突出了古砚的巧夺天工,体现象菩博古馆所藏宋砚之美与宋代艺术之辉煌。
春分时节,春风十里,斜塘河畔,桃红柳绿。3月24日至3月30日,吴门文化艺术中心迎来了象菩博古馆宋代砚台特展。
系统展现宋砚的文化艺术与历史,尤其突出了古砚的巧夺天工,体现象菩博古馆所藏宋砚之美与宋代艺术之辉煌。






砚因其具有「坚固,传万世而不朽,留千古而永存」的品质,在文房四宝中有以砚为首的美誉。砚台是我国特有的文书工具,

汉刘熙《释名释书契》云:「砚,研也,研墨使儒也。」砚台由原始社会的研磨器演变而来,经过长期的演变、发展和积淀,它蕴含著丰富的文化内涵。

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,浩如烟海的文化宝库中,砚作为书房的一块精致雅玩,体现出砚主人对于传统文化艺术的高雅品味。






宋代的历史地位,陈寅恪先生曾言:中国文化“造极于赵宋之世”。其实,综观中国古代,没有一个朝代可以和宋代比民富、民乐。


宋朝的文人除了读书、是学者之外,他还可以很悠闲,可以很潇洒,可以很自信,他们知道自己的生命比权力和财富更高的价值所在。
就连宋徽宗这样的皇帝,也认为心中的山水比权力更重要。宋徽宗输了帝国,却赢了美,他建立统治者的另一种品格,
从不会蛮横粗暴,不炫耀权力和财富。宋有一种‘柔的文化’,当时西夏辽金都比宋强,但宋比他们晚灭亡,南北宋三百多年,比唐朝的二百六十年还长。

宋代的极致美学同样也表现在文房四宝之一的砚台上。






宋代有重文轻武的风尚,士大夫的社会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高。社会变化和发展使得人们对砚的需求大大增加,
人们对砚的要求已不仅仅停留在实用上,而是有了进一步的认识。砚的使用更加普及,开发、制作,工艺已日臻成熟,形成了端、歙、桃、澄泥这“四大名砚”。








“四大名砚”的发展和高品位,被后人所认同,宋砚因其丰富多姿的石品花纹,形制花式的不断创新,典雅考究的雕刻工艺,在全国范围掀起热潮。
影响所及,上达帝王公卿而成为贡品,下至庶民学子而梦寐以求。宋代名臣李纲《端石砚》诗中有:“端溪出砚材,最贵下岩石……得此馀可忘,一生着几屐”。







据宋唐积《歙州砚谱》记载,歙砚就有各种砚形四十多种,主要有月形砚、凤字砚、古钱砚、琴式砚、兰亭砚、蓬莱砚、砚板、仙桃砚、鼎形砚、壶形砚、圭形砚、钟形砚、秋形砚、秋叶形砚等等。
端砚的式样更是名目繁多,除了歙砚的各种形制外,还有太史砚、凤字砚、石渠砚、长方砚、正方砚、随形砚等等。这些砚象菩博古馆大多有收藏。







例如凤字砚,象菩博古馆就藏有多方此种形一式砚台,凤字砚面池堂一体,砚首高翘,内凹呈凤池,无两足支撑的箕形砚,形如风字之硼。砚两侧出峰,如刀削成,线条平直而流畅,砚素洁。


宋李之彦《砚谱·右军风字砚》:“会稽有老叟云:右军(王羲之)之后,持一风字砚,大尺余,色正赤,用之不减端石,云右军所用者。石扬休以钱二万得之。”



象菩博古馆藏宋砚






象菩博古馆藏凤字砚


象菩博古馆藏有的文房品用中以历代古砚名砚为胜,此次以宋砚为主的特展将给大家带来优雅的体验和享受。
参观者能从中品出宋人的生活品味。一方砚,凝聚出先贤的格调与精神。











『笔之用以月计,墨之用以岁计,砚之用以世计……砚静者也。岂非静者寿而动者夭乎?于是得养生焉。以钝为体,以静为用,唯其然是以能永年』。







宋人制砚,实用与欣赏并重。宋砚砚形浑厚古朴,线条细腻工整、简练流畅。用现代观点描述,就是一种极简主义。


极简主义为设计的最高境界,它不是技术的炫耀,不是材料的堆砌,而是感官上简约整洁,品味和思想上的优雅。这种极简主义渗透到宋代的方方面面,这也是宋代文人情怀的显著体现。













研磨墨香,如同研心。随着发墨弥香,文人万虑得以静息太古。砚台之上,多有山水清逸雕刻。观之山水,游弋摹画,畅怀品饮。
庸者知其形,智者得其神,浮世万物,格物入骨,虽为咫尺砚台,却是千里图景。砚台,亦能供雅士墨客『卧游』之用。心远退尘世浮华喧嚣,与天地万物做无赋之辞。









春日午后,不妨邀上三五好友,来吴门,看唯美宋砚,啜饮茗茶,焚香赏春,听鸟雀啼鸣,看水波荡漾、绿柳红梅,
心信手写汉书几行,随意观古画数幅,享受宋代先贤们的文人生活,岂不妙哉。










本文所有图片均为象菩博古馆藏砚